为什么我们时常保持联系,内心仍旧孤独?
作者:
分类:心理
发布时间:2022-03-24
浏览量:0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
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甚至,我们在qq或者微信群中,一天可以聊几百到上千的消息,然而当我们坐在一起面对面时,却觉得无话可说,依然选择低头查看手机。
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为了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15年来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进行了实地研究;为了研究人们的网上互动,与7家中学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学生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她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特克尔认为,人们发短信、发邮件,上社交网站,玩电子游戏,从形式上看人们之间的联系似乎更轻松、更密切,但实际上却更焦虑、更孤单。她提出“群体性孤独”这个具有评判性术语的产生时,在交互界掀起巨浪。“群体性孤独”解释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科技构建了我们亲密方式后,我们成了陪伴的幻想的牺牲品,这样不间断的联系方式却导致了新的孤独。
Being together while not being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