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偶尔的督导已经让我感到压力山大。十多年后,当自己成为督导师时,回想起来,督导已经成为一段让人不断回味的历史。与个人体验一样,督导也是心理咨询师成长的支柱之一。 胜任力模型将督导定义为:“督导是由一个资深专业人员,对较初级的专业人则进行的一种干预。这种干预是可评估,并且是可持续的。在这一过程中,督导还具有增强受督者的职业功能,监控其为来访者提供的专业服务的质量,并作为那些准备进入特定职业领域的从业者的看门人的角色(Bernard & Goodyear,2019)”。 换句话说,督导是一个干预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督导师将主要集中于三方面(即知识、技能与态度,其中主要是伦理)来帮助咨询师。在这一过程中,督导师的角色包括了指导者、评估者、监控者,以及行业看门人的角色等。 作为初学者来说,做督导,你需要做哪些准备?你可以从督导中获得什么? 01 1.做好被评估的心理准备 督导被认为是行业的守门人。虽然在当前国内,督导师尚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但对咨询师的评估,仍然是其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即,督导的目的首先是要保证咨询行业的从业者的基本素养与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督导师有时会带有一个老师的角色,督导的过程中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对受督者持续评估的过程。而这一点会给受督者带来明显的压力。评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受督者的胜任力进行评估会给咨询师带来压力;另一方面,这也正是心理咨询临床技能提升的基础。 2.撰写案例报告与逐字稿 一般来说,准备好案例报告,以及部分逐字稿是进入督导所需要的必要准备。案例报告的格式因督导师不同而异。大多数督导师会有自己倾向的案例报告格式,并会在初次督导时与受督者讨论。 在对逐字稿的要求上,全部逐字稿、部分逐字稿、或口头报告都是选择。不同的督导师会对受督者的要求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部分逐字稿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形式,即由咨询师选择一段咨询过程(例如10-20分钟),转录成为逐字稿。以供督导过程中讨论。撰写案例报告是咨询师的必备技能,这是咨询师自己个案概念化能力训练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帮助督导师理解你的工作实际情况的重要因素。借助于这些资料,督导师才可能更好地与你一起去发现你的优势与问题。更快地促进咨询师的成长。 3.形成较清晰的督导目标 虽然总体的督导目标通常是帮助自己提高个案概念化能力,增强心理临床工作的技能等。但是,每次督导都会有一些更具体的目标。例如希望增进对个案哪些特点的理解?在这一次,或这几咨询中有哪些困惑等。 02 1.借助督导充实心理临床工作的知识储备 每个来访者都会是一座等待咨询师去挖掘的宝藏,每一个咨询过程都会是一个帮助我们刷新对人性理解的机会。督导师往往在知识的储备上优于受督者;另一方面,督导师亦更有可能帮助受督看到理解来访者所需要的知识。这些因素都能帮助受督者有的放矢地去读书,学习,减少走弯路的可能。 2.借助督导促进临床知识向临床技能的转变 理论知识往往更具有概括性,而来访者则是特殊的。每个来访者都会有自己的故事,都在不同角度阐释着理论的逻辑。例如俄底普斯的表现,可能表现为矛盾的纠结,也可能表现为严重的攻击,还可能表现为个体对成功或胜利的回避…… 总之,每一个理论概念,都可能以千种临床现实加以表达。督导师则是促进我们快速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 3.借助督导提升伦理敏感性 伦理是心理咨询行业的基石。心理咨询中的伦理并非道德律令,而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总结。换句话说,伦理规定的背后,往往是许多血淋淋的教训,是前人所犯错误的总结。 作为咨询师,为了避免来访或咨询师自己受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我们需要培养起对伦理的敏感性,需要尽可能避免各种隐患。而督导师,则是建立起敏感的伦理意识,尽可能避免职业活动中的风险这一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 4.借助督导增强职业认同 督导师通常更了解行业的现状,对职业发展的未来有更多切实的经验。这些都将为初入职的咨询师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框架。并非每个咨询师都适合或愿意从事咨询这一行。 督导活动会逐步梳理咨询量的个人特点、能力与态度特征。这些因素,一方面会增进受督者的个人成长,另一方面,亦能帮助受督者增强对职业的认同。因此,借助于督导关系,受督者亦在理解、体验心理咨询这一行业的存在状态与内在规则。这些内容都将为受督者的职业认同发展的基石。 5.借助督导促进个人成长 个人成长并不是督导过程的主要目标。大多数个人成长相关的内容主要通过个人体验过程来完成。但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个人特征是影响咨询进程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那些可能会对咨询进程有影响的个人特质,也会被在督导过程中被讨论。当然,讨论的范围较个人体验来说存在明显的限制。这些讨论将主要集中于与个案进程相关的主题上。通常来说,不会在督导中进行过度过多地讨论受督者个人的问题。 (点击图片了解督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