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与咨询师成长 | 切磋琢磨始成器
关系性的工作只能在关系中修炼
联系我们
详细信息
咨询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每一个成为咨询师的人多多少少都是寻求意义的、抱着助人的热忱的。但咨询师的工作也是具有挑战性的,挑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理论知识的储备、临床实操的技能,更有内在的态度、价值观的判断、自我接纳与整合的状态等等。在我个人充满挑战专业成长的旅途中,一路上保驾护航的是我的个人分析师和督导师,她们就像是一个承担了母性的职能,一个承担了父性的职能。分析师很多时候提供了自由的探索空间让我能够照见自己,并允许自己探索与超越一些禁锢;督导师则亦师亦友,陪伴我穿越的不仅仅是来访者精神世界的探险、亦包含临床交流的细微情景。督导师与个人分咨询师的共同陪伴下,我能够在与来访者的工作中完成从一个初学者成为咨询师,再从一个咨询师成为来访者自我成长途中真诚的旅伴。今天想和大家展开分享的是督导在这个旅程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督导师循循善诱,细腻而又有方向性的引导着新手咨询师,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及人地逐步理解来访者,架构对于来访者地概念化与理解,并帮助咨询师聚焦于情境性地互动,不断深化对于关系性互动地理解。从理论与实操交互中形成概念化、在情境性互动中磨练临床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督导的引导,如同手把手地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咨询师真正从无到有的建立专业咨询的技术、理念、框架。这个阶段是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咨询师逐渐能够透过现象在更深的位置理解来访者。但这个过程中督导师将会帮助咨询师穿越的“现象”不仅仅是来访者扎堆的“症状”和“故事”,更重要的还需要穿越自身的感受、甚至是穿越自身的“幻境”才能到达来访者的生命深处。所谓的“幻境”是来自咨询师自身的心理迷局,可能是来自咨询是的价值观念、咨询师自身心灵成长的议题、咨询师对于职业面具的过度认同带来的内外不一致等等。比如最常见的新手焦虑里面其实需要去穿越的是咨询师对于自身的理想化幻想。这个部分是不可避免的,要穿越这个部分既需要督导师帮我们意识和觉察,也需要督导师能够足够的抱持,帮助我们逐渐走入真实的咨访关系。督导师尽管有别于个人分析师,但是督导师的容器功能同样重要。督导关系中的链接感与体验性对于咨询师如何以更好的自我状态进入实践与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经过第一阶段从无到有地打磨,咨询师通过系统训练与督导下实践夯实基础,从一个新手助人工作者,真正成为一名可以独立进行专业的工作者。如果第一阶段咨询师是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第二阶段则是在督导的支持下找到自身的专业风格与道路;如果第一阶段咨询师的任务是成为一个“标准化”的咨询师,那么第二阶段的任务是成为专业的、整合了个人风格的咨询师。这个阶段督导师会支持和帮助咨询师做更多创造性的、自发性的、真诚一致的尝试,在实践中督导师帮助咨询师对于前一阶段的一些框架、设置、伦理触碰到更深的领悟和修通。框架不再只是框架,而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督导师的帮助能够使得我们提高对于“参照系”中“相对运动”的敏感性,并带着好奇、开放的态度探索这个背后丰富的涵义,并拓展这些部分对于理解咨访关系以及理解来访者的启发,基于这些探索,咨询师能够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有更多的依据和假设。这个阶段,束缚咨询师的不仅仅有贯穿始终的咨询师个人议题带来的迷雾,还有就是第一阶段让我们充满胜任力的“标准”。就像一个孩子进入复杂的社会的时候,还带着黑白二分的思维必然会导致内耗和内心冲突,咨询师迈向成熟的过程也是专业上从“标准化”走向个人化与专业化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如同雏鹰离巢,充满了不确定、不安与惶惶然的感觉,督导师既是向导也是护卫,自由的空间和安全的保障对于创造性的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个阶段督导师需要帮助咨询师剥除一些固化的思维、标准化的操作、理论化的分析,更多的回归到咨询师本人与来访者的情境性互动,回归到咨询师内在态度的开放性,回归塑造更灵活可调节的自我状,这些能够才能真正帮助咨询师真正面对变化莫测的临床。尽管督导师的支持贯穿了咨询师的整个从业生涯,但这个阶段咨询师需要在意识到督导也不是完美的、督导师无法替代自己进入真实的临床实践(督导中的“恰到好处的挫折”),自己才是需要去面对临床情景的人,同时需要能够以更开放的心态进入督导中,开放对于自己的觉察,积极与督导师讨论自己的假设与不安,积极面对与督导师可能存在的差异,开放性的讨论。这个阶段咨询师在督导关系中进入一个更主动的位置,关系进入更平等开放的状态。这个时候,督导师作为一个精神性的父亲(与现实性别无关)的功能是雏鹰能够克服不安、搏击长空重要的支撑,包含开放性的态度、知识性储备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承载差异与超越的包容等。走过第二阶段,咨询师开始能够更加灵活、开放性地从事专业工作,同时更好的自我功能能够支撑咨询师进行有觉察的、反思性的实践,可以理解为咨询师内化了督导的功能可以进行自我督导。当然这个阶段并非不需要督导师,只是督导的频率和需求会相对下降。同时要注意区分这个阶段的反思性实践过程与早期咨询师因理想化的职业认同带来的过度严苛的反思是有区分的。反思性实践的过程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有充分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支持的、也是情景化、个人化的,是脱离了固化标准。这个阶段督导师与受督者依然保持稳定的合作,在疑难个案与特定情境中督导师仍然存在前两个阶段的所有功能。不同的是咨询师的状态,咨询师专业的成长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大部分时候咨询师将有能力进行反思性实践。就像来访者没有办法通过学习解决自己的心灵的成长与症状的消除,咨询师无法仅仅从理论教学中学会真正的心理咨询。咨询师进行个人分析与个体督导都会对于咨询师的专业工作有所反哺。而督导关系中咨询师的成长,就如同蕴养一个治愈者心灵一样,我们最初是对于督导(权威/养育者)的认同,被呵护、被引导;逐渐我们意识到差异、褪去理想化;最后我们开始走入平等的关系、开始成长、开始创造,并最终走上属于自己的旅程。